[電影心得] the men from the ether

The men from the ether

「一個來自於一萬四千年前的人。」

「我來自於一萬四千年前!?」

人類到底可以存活多久?劇中探討了很多人生中的問題,其中讓我最關注到的就是宗教,關於耶穌基督的事。-雖然說真的我和基督不熟。但上次其中的報告中,已經稍作瞭解過,加上劇中的角色依蒂絲的劇烈反應,讓我更想去但討這個問題。 宗教-一個流傳千年的組織活動。

宗教到底是甚麼?有網友認為宗教的定義:『必有所宗:有信仰的對象;必有所教:具備有系統,有理據的教義;必有目的:有因時因地因人而定之使命,合乎時代之要求;教主。(信仰中心領導);教義的內容有超科學成分﹔有已知其必然,未知其所以然之顯應感化(超科學乃指有朝一日更發達之未來科學,非僅限宗教內涵﹔此處意指今日科學力有未逮﹐尚亟須奮進以證其理);有組織或團體。』

《新大英百科全書》對此有如下的說明:

「宗教通常被視為人與上帝、神明或精神之間的關係。崇拜也許是宗教最基本的因素,而道德行為、正信及加入宗教組織,常當作構成宗教生活的要素,這是信仰者及崇拜者所實踐的,並且是作為聖訓及聖書之命令」(The 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Vol. 9, P.1016。)。

牛津字典對「宗教」的解釋是:

「Recognition on the part of man of some higher unseen power as having control of his desting and as being entitled to obedience, reverence and worship」(宗教是「從人方面承認一些吾人所看不到的更高力量,這些力量能控制其命運,並且吾人對之是服從、敬畏及膜拜)(The Shorter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Vol.Ⅱ, P. 1788。)。

無論《大英百科全書》或《牛津字典》,都是把超自然的精神力量或神明視為宗教的要素,這樣的宗教概念只適宜有神論的宗教,如基督教(包括東正教、天主教及新教)、回教、猶太教及婆羅門教等,而對空宗、唯識宗、禪宗等便不適宜。類似這樣的定義也常見於許多西方學者,例如James Martineau謂:「宗教是對永生上帝的信仰,這是說,信仰神聖精神及神聖意志統治著宇宙,以及與人類維繫著道德關係」(J. Martineau: A Study of Religion: Its Sources and Contents, Vol. 1, Oxford, 1888. I:1。)。

《宗教百科全書》中,宗教的定義是這樣的:In summary, it may be said that almost every known culture involves the religious in the above sense of a depth dimension in cultural experiences at all levels — a push, whether ill-defined or conscious, toward some sort of ultimacy and transcendence that will provide norms and power for the rest of life. When more or less distinct patterns of behaviour are built around this depth dimension in a culture, this structure constitutes religion in its historically recognizable form. Religion is the organization of life around the depth dimensions of experience — varied in form, completeness, and clari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nvironing culture.” 以下是各宗教學家對宗教所下的定義: 宗教學家 對「宗教」的詮釋 門辛 人與神聖真實體驗深刻的相遇、受神聖存在性影響之人的相應行為 繆勒 人對於無限存在物的渴求、信仰和愛慕 泰勒 對靈性存在的信仰 弗雷澤 人對能夠指導和控制自然與人生進程的超人力量的迎合、討好和信奉 施密特 人對超世而具有人格之力的知或覺 海勒爾 人與神聖的交往、相通和結合,是對神聖的生動經歷 范.德.列烏 人與神秘力量的獨特關係 奧托 對超自然之神聖的體驗,表現為人對神聖既敬畏而嚮往的感情交織 施萊爾馬赫 宗教是人對神的絕對依賴感 蒂利希 宗教是人的終極關切。

張繼選(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系講師)解讀宗教的意義:宗教的意義是多重化的,理解宗教的意義的方式也是複雜多樣的。這是因爲解讀一種宗教的意義總是根植於這種宗教的傳統,而在不同的宗教傳統中,解讀宗教的意義的方式並不總是一致的,主要的差別依然在於如何理解各個宗教傳統中的神的觀念。在一神教的宗教話語中,神被認爲是獨一無二的非物質的、有人格的、神聖至上的存在者,這就是有神論的上帝。顯然,這樣的神的觀念不能被理解爲一般意義上的宗教神性觀念,因爲在無神論的宗教如佛教中,就沒有這樣的神的觀念,但任何一種宗教總有某種神聖的東西作爲其教義核心,它可以是有神論的上帝或真主,也可以是某種「絕聖境界」。因此,有必要把一般的宗教神性觀念理解爲廣泛意義上關於「神聖的事物」的觀念。這樣的理解既有助於規定宗教的界限,也對各個不同的宗教傳統具有廣泛的適應性。

先單純的就文字紀錄來看,宗教是屬於一群人的信念?還是少數人口中的流傳神蹟?(馬可福音,據說其作者之前就是迫害基督教的反派,因為感受神蹟而開始創作)或者是傳教士統治中世紀的方法?利用人類對於未知事務的恐懼,創造因為迷信而造成的盲從。還是部份寓言與神話的結合?聖經中有許多古埃及與希臘的故事的影子。又或許是文字藝術的頂尖傑作?三人成虎,與曾子殺人的故事就使最好的例證。加上古代資訊不流通,來自遠方的先進技術就變成了神蹟。

康德的宗教哲學有其非常特殊的地方,他不是針對「宗教是甚麼」的問題作分析,而是提出並回答「宗教應該是甚麼」的問題,這樣的思維方向,吾人可稱之為「建構性的宗教哲學」(constructive philosophy of religion)。這種宗教哲學的特色是:並不是先有了宗教的存在,才有宗教哲學,而是即使從來沒有宗教的存在,吾人仍然有宗教哲學的思維,因為「應該是甚麼」的問題是規範性和建構性的。康德企圖建立「理性宗教」(Vernunftreligion),其基礎在於「德性意識」(das sittliche Bewu tsein)。

人類作為道德主體,其興趣在於道德的世界秩序,這是指實踐主體只在德性的至高無上的命令之下(Kategorischer Imperativ),視之為行為之原動力,任何其他動機皆離棄道德秩序的本質。為了滿足德性的興趣或要求,康德認為吾人需要假定這種道德秩序的真實性。但是,這種真實性只能視為形上的實在性而已,因為經驗世界缺乏這樣的真實性(道德的世界秩序),這樣的形上秩序只能存在為「全能的道德理智」,這只能是全能、神聖及公義的上帝。這其實是說,上帝乃現實的道德世界秩序的形上前提(形上的預設條件)。此外,康德尚認為,道德主體的靈魂不滅,也是這樣的道德世界秩序的一個環節。但是,凡此種種,在知識論的觀點下,只能視為「信仰」而已(I. Kant: Religion innerhalf der Grenzen der blo en Vernunft,in Kant: Werke in Zwolf Banden. Frankfurt am Main, Suhrkamp Verlag, 1968。)。

那信仰是什麼?信念又是什麼?信仰和信念之間有差別嗎?一個人所相信的想法是信念嗎?

信仰,是指對某人或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極度相信和尊敬,並奉為言行的準則和指南。信仰將關涉整個人生的生活態度、生活方式與價值取向。它是一種抉擇,也意味著一種責任。而與信仰直接關聯的廣義而細化的概念──信念,則是指每個人認為正確而堅信不疑的觀念。

從心理學的角度解讀,涵蓋心理學應用、腦神經學的身心語言程式學(NLP)指出,一個人面對世界種種事物的反應和態度,所依據的是他的信念系統。信念系統維持個人在世界上生活下去,也決定其人生是否快樂和滿足。

信念系統包括信念(Beliefs)、價值觀(Values)和規條(Rules),是人們思考、決策、行動的基本決定因素。信念指的是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我們認為事情應該是怎樣的,也即主觀的法則;價值觀是事情的意義和我們能夠在事情裏得到的好處,是做與不做任何事的理由;規條是事情應該怎麼做,也就是採取的做法。

法國歷史學家曼諾尼(Octave Mannoni)將信仰與信念區分了開來。任何一種信仰,均建立在某種超越當下現實社會的神聖存在這一宇宙論預設上。而信念則避開了這一預設,它並不與彼岸的神聖世界發生關係,而是一種符號性的約定,一個隻在現實世界內部具有效應的承諾與擔當。一個人可以相信(信仰)各種鬼怪,卻並不對之持有信念。同樣地,一個符號性信念也並不需要絕對性信仰的支援。在這個我們所處身的當下這個現實世界中,我們可以對很多事情懷有信念,但同時並不信仰它們。以作爲啓蒙時代的一個符號性造物的人的權利爲例,我們可以充滿對權利的信念,儘管它在根本的存在論層面上是個虛構。在歷史中得到創造並被不斷實踐的權利,從來不是一個絕對(天賦人權),相反實質上十分的脆弱,隨時隨地可能被各種現實中的社會力量所削弱乃至取消。二〇〇五年十二月二十日 ──轉自《世紀中國》

所以宗教最終目的是能引導人向善?還是能在人最無助孤獨時,給與人們一線曙光?但是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人能相信的是什麼?當基督教的文字經典書籍<聖經>在敘述神蹟時,是該站在文學創作角度還是歷史紀錄?在部份的基督徒心中,這部份是完全不可褻瀆的,為什麼?

知道是困難的為什麼此問題由新約學者那麼用功地忽略。 因為聖經的研究的域最近幾十年來變得越來越自動,它可能是。 作為基督徒神學一部分的廣泛域它不再看見自己。 超過20年前, Barr在主題提供一次就職演講「的詹姆斯執行聖經的研究仍然屬於神學?」 更加有原因今天提出該問題。 二者擇一地,此忽視可能歸結於情況新約學者對有歷史的轉移是沒有察覺的在人力中認為哪些強調他們自己的學科誕生。 在大約1650年之前,沒人在基督徒歐洲可能認為詢問「歷史耶穌」。 這是不僅,因為歷史記錄我們的現代學科未開發。 它也是,因為詢問歷史耶穌是建議從歷史研究湧現的圖可能是與「信念的基督不同」,基督徒相信差不多二個千年的圖。 要提出此建議是表示疑問,新教徒改革者太成功地執行所有(不僅的權限教會),但是權限聖經。

此問聖經的權限首先發生了,用一個普遍和顯要的方式,在第十七個世紀。 許多系數對此進程貢獻了。 例如,你認為Nicolaus Copernicus新的天文(1473-1543)和Galileo Galilei (1564-1642),破壞婚姻在Ptolemaic天文和基督徒信念之間那麼很好為中世紀基督徒服務。 (當已故的中世紀詩人Dante Alighieri提到上帝作為「移動星期日和其他星形的愛」,他使用一個俏麗的隱喻不是僅; 他相當字面上告訴從亞里士多德的物理,用術語得出的波斯菊的移動強制。)你認為,也,發現遠航,打開教育的歐洲智力世界并且使他們意識其他古老文化,中的每一帶有他們令人尊敬的宗教傳統。 (的確,我們的「宗教信仰的」現代飾物只似乎大約湧現在這次。)無論如何,在第十七個世紀期間重要更改發生。 神學家Hans Frei描述了此更改作為「巨大衝銷」。 在第十七個世紀初,聖經的故事仍然形成了可能適合的結構(帶有一點機巧)整個人力知識,神聖和世俗。 在第十七個世紀底之前,世俗學科—提供人力知識結構自然科學,并且歷史記錄—和聖經在此有時敵對環境之內必須查找其安排。

此巨大衝銷有至少三個值得注意的結果。 首先,基督教來看作為僅僅一宗教信仰在其他中。 其狀態作為神的揭示的產品能不再假設給出提出可比較的要求的其他古老宗教傳統的存在權限。 第二,基督教消息來看作為特殊時間和地點的產品。 正其他宗教信仰清楚是人工作,在他們的文化環境裡編織一套信仰從要素一起查找,因此基督教可能也看作為特殊人類歷史的產品。 第三,聖經的帳戶基督教的起源丟失其理當如此的狀態。 自從聖經在從在別處派生的知識內範圍現在有查找其安排,該知識可能用於判斷聖經的報告的準確性。 這些發展在Benedict Spinoza (1632年– 77), Tractatus theologico-politicus工作查找了表達式提出程序為聖經的一個歷史解釋,忍受了到我們自己的日的程序。

但是難道文字在翻譯流變的過程中完全不會出錯?中國最著名的學者都會在整理修編古籍出錯。難道聖經就不會有穿鑿附會的可能?歷史的紀錄,曾經有段宗教信念被利用而造成血淋淋的歷史事件,如果撇開歷史也是文字紀錄,那宗教中的功利主義實在讓人難受。

宗教信仰隱含的功利主義只會助長了人的物慾及利己觀念的膨脹,當中以猶太教及基督教的上帝觀最為明顯,現代倫理學家弗蘭克納很尖銳地指出:服從上帝的教導,就會得到恩賜;違反上帝教導,就會受到懲罰。他說:“從根本上說,一個人應該做對他自己有利的事……上帝安排我們按他的指令行事,就會對我們有利。” 弗蘭克納:《倫理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7年版,第59頁。

宗教的流變是否就像人類的發展史一樣,皆源自同一個源頭? 曾聽過羅曉南教授說過一套說法,在螞蟻的世界裡人類是神,因為螞蟻的世界是二維的只有前進和後退,人類的世界是三維的多了左右和上下,人類雖然無法掌握螞蟻的生卻能創造螞蟻世界的天災以及死亡,所以人類就是螞蟻世界的神。那人類世界呢?是否又有一種存活在四維空間的生命智慧體?

本文參考網站

http://arts.cuhk.edu.hk/~hkshp/humanities/ph124-19.htm

http://tienti.info/datacenter/readonline.php?id=ph_013&chapter=%E8%AB%96%E3%80%8C%E5%AE%97%E6%95%99%E6%87%89%E8%A9%B2%E6%98%AF%E4%BB%80%E9%BA%BC%EF%BC%9F%E3%80%8D

http://blog.yam.com/Noki1117/article/13154384

http://tienti.info/datacenter/readonline.php?id=ph_013&chapter=%E8%AB%96%E3%80%8C%E5%AE%97%E6%95%99%E6%87%89%E8%A9%B2%E6%98%AF%E4%BB%80%E9%BA%BC%EF%BC%9F%E3%80%8D

http://big5.china.com.cn/health/zhuanti/gysj/txt/2006-10/09/content_7224077.htm

http://www.epochtimes.com/b5/5/12/27/n1168070.htm

http://hk.geocities.com/christ_philosophy/article_32.htm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